为什么他一再伤害我,我却离不开?拯救者情结在作祟!

Gracehug
2023-07-08
1990
18

有网友提问:为什么离不开一个对自己不断伤害的人?他一示弱就心软原谅,直到自己精疲力尽也没有分开?

因为内心渴望被自己所拯救。所以忍不住一次次去试探、尝试,然后又在试探与尝试中重复受伤,企图通过这种方式,来拯救内心深受伤害的自己。

而这种行为,在心理学上被称之为强迫性重复。

英国精神分析家琼斯(Jones, 1879-1958年) 把强迫性重复定义为:

一种盲目的冲动,重复早期的经验与情境,无关乎能否得利,也不管引起的是快乐或痛苦,不管这种行为危害多大,或多么具有毁灭性,个体总是被迫一再重复它,而自己的意志根本无能为力,控制不了这种强迫性。

与其说你离不开一个对自己不断伤害的人,不如说你离不开早年给自己带来伤害的父母,放不下拯救那个曾经被伤害的自己的执念。

你说的是“哀其不幸,怒其不争”,你就像是关系里的拯救者,同时也是那个需要被拯救的人。

01. 明明没有用却还要这样做,是潜意识的强迫性重复

心理学对强迫性重复的定义:

意指我们在不知不觉中,特别容易与某一类型的人产生深刻而强烈的互动。

换句话说,我们会特别被伴侣所吸引,不由自主地与他们发生或爱或恨的关系,是因为伴侣身上具有我们成长中重要人物(通常是父母)的心理特征。

伴侣在我们生命中出现时,就给了我们第二次机会,让我们借着与他们或快乐或痛苦的深度情绪互动过程,去医治过去所受的心理创伤,弥补过去的遗憾,满足小时候对自己特别重要,却在父母身上未能得偿的一些心理需求。

所谓“幸福的人用童年治愈一生,不幸的人用一生治愈童年”,相信这句话都不陌生,这也足以说明童年的重要性——

童年经历影响个体的性格发展与人生态度,在很大程度上会影响和改变一个人的人生轨迹。

获得完整,是生命的内在动力。

那些不被满足的需求,爱的体验的缺失,不被接纳的自我部分,都会成为未完成事件,使得我们渴望在亲密关系中得到补偿,获得治愈。

未完成事件:指的是由于这些情感在知觉领域里并没有被充分体验,因此就在潜意识中徘徊,而在不知不觉中被带入现实生活里,从而妨碍了自己与他人间的有效接触。

你可以想象在一张白纸上画一个完整的圆圈,就差一笔的那种感受。

这一心理过程作用在我们的潜意识层面。

弗洛伊德把心理学分为两个层次,意识和潜意识。

这里引入冰山理论:

把心灵比喻为一座冰山,浮出水面的是少部分,代表意识,而埋藏在水面之下的大部分则是潜意识。

他认为人的言行举止,只有少部分是意识在控制的,其它大部分都是由潜意识所主宰,而且是主动地运作,人却没有觉察到。

比如,我们意识上可以装作独立不粘人,在关系里却患得患失;我们意识上知道要积极自律,实际上只想躺平熬夜刷手机;明明道理懂得很多,却仍然过不好这一生……

也就是说,在未完成事件的影响下,在关系中强迫性重复早年的经验,以求获得弥补和治愈,是潜意识自动化运作带来的结果。

所以你会“明知道他的伤害换做旁观者肯定受不了,可自己的底线却一次次地被击破”,明知道他带来的是不断的伤害,“哀其不幸,怒其不争”,却仍然无法离开。

意识知道没有用,起作用的是你的潜意识。

当你在关系中陷入强迫性重复,此时你体验到的,不再是两个独立成年人之间平等的亲密关系,而是孩子与父母之间的亲子依附关系。

你和伴侣是依赖共生的。离开伴侣,会激发你的丧失之痛—— 一种孩子与父母原始的分离恐惧和分离焦虑。

所以你离不开。

强迫性重复是对父母的忠诚——通过维持与伴侣的关系,来维持自己与父母心理上的连接,即便父母曾经带来的是伤害。

02. 童年创伤下的内在关系模式——拯救者情结

当一个人在成长过程中,与父母建立稳定亲密的依恋关系,获得了足够爱的体验,他就可以充分地成为他自己 ,实现与原生家庭中的分离——成为一个独立完整的人,发展属于自己的社会关系和亲密关系。

但如果在成长过程中,未能与父母建立良好的依恋关系,未能获得足够爱的体验,甚至是被忽视、被控制、被打压等负面经历,就会形成童年创伤。

童年创伤:是指一个人早期生活中重要的、超出个体应对能力而带来应激的负面经历,如身体和情感的虐待,身体和情感的忽视,父母去世或离异等,又称为童年逆境经历。

越安全,越分离。而创伤,让我们无法从与父母的关系中分离出来,固着在早年的亲子关系中。

陷入强迫性重复,会让我们把早年与父母互动的模式和经验呈现在当下的关系中。

内在关系:即“内在父母”与“内在小孩”的关系。我们童年和父母的人际关系互动,都会被我们内化到内心深处。我们的一生,便是将这些内在的关系投射到外部的人际关系上的一生。

离不开伤害自己的人,通常早年有过被父母伤害的经历。

来看看你的内在关系模式:

你带着曾经的伤痛,选择那些和父母有相似特征的人建立亲密关系,在关系中不自觉地重复体验伴侣带来的伤害。

你期待这次可以不一样,伴侣会停止对你的伤害,给与你曾经缺失的爱的体验。

如此,你才相信自己是值得被爱的,是获得救赎的,是终于完整的。

你渴望伴侣能够带来补偿和治愈,期待伴侣成为理想化的父母——给与你无条件的爱的完美父母。

当这种期待落空时,你感到被伤害;当伴侣带来的伤害一次次击破你的底线;当他一示弱就心软原谅,直到自己精疲力尽也没有分开······

此时你是内在受伤的小孩,伴侣是内在的父母。

感到“哀其不幸”,其实是你对童年受到伤害的自己,感到不幸和悲哀。

感到“怒其不争”,是你在关系中想要拯救“不幸”的伴侣,从而实现未完成事件——拯救当年那个受伤的小孩。

悲哀,愤怒,失望是必然的,你永远无法通过重复受伤害,来实现真正的自我拯救,时光不可倒流。

认为无力拯救,可以让你不去面对,当年那个处于伤害之中的无能为力的小孩。

而前文提到的未完成事件,从心理层面来说,是一种情结,非指日常生活中没有完成的事情。

也许伴侣并非多么不幸,而是想要获得拯救,却一次次去拯救伴侣,一次次拯救失败的你,才是不幸的。

离不开伤害你的人,这种痛苦和无力,显示你才是那个需要被拯救的人。

显然,拯救者情结,是你内在关系模式的主导动力。

困在拯救情结中,你是拯救者,伴侣成为内在小孩,你想要扮演的是理想化的父母。

有时候正是你的自我拯救引发的强迫性重复,可能无意识地激发伴侣来伤害你,让你回到那种久违的熟悉感中,这种熟悉会让你有一种安全感。

此时你就是内在的父母,一边对弱小的自己施加伤害,一边又在伤害中渴望得到强者的拯救。

于是就会忍不住发问——

为什么离不开伤害我的人?

为什么我为他倾尽所有,他却从不知珍惜和改变?

为什么为他数次流产伤透心的我,还是无法放手?

为什么他酗酒家暴伤痕累累的我,还是离不开?

为什么从恋爱到婚姻中的我,总是渣男吸附体?

很多时候,都是强迫性重复下的拯救者情结在作祟。

我知道这理解起来并不容易,因为在创伤中成长的心灵,满是伤痕和渴望,满是冲突和防御,内在关系模式也就复杂而缠绕。

一句话从本质上说,就是——创伤使你固着在亲子依附关系中,把亲密关系变成与父母纠缠不清的依附关系。

所以理不清,离不开。

03. 打破强迫性重复,拥有走出伤痛的力量

重复体验被伤害的情境,是我们内心处理痛苦的一个方式。不断重复被伤害的过程,其实也是一个试图改写的过程。

它是这样一个恶性循环,受到伤害,被有同样特质的人吸引,再次受到伤害,重复体验被伤害……明白这个存在的循环,我们就要找到方法打破这个循环。

1、觉察痛苦是来自当下还是过往

情绪是我们内心真实的感受。只有不抗拒痛苦,才有觉察痛苦,看见痛苦背后有关自我真实的可能。

当感到被伴侣伤害时,当拯救不幸的伴侣无效时,正念觉察,此时我的感受是怎样的呢?我感到的是怎样的一种痛苦呢?

给自己的情绪命名,比如,我感到的是失望,是愤怒,是无力感。

觉察这样的感受是来自当下与伴侣的关系中,还是在过往出现过,最早出现时的情境是怎样的?

比如,带来伤害的伴侣一示弱就原谅,过往自己有没有同样的体验呢?

如果有,一示弱就原谅也许是熟悉的方式,用这种方式,自己想要留住的到底是谁呢?

觉察痛苦是来自当下还是过往,找到引发痛苦的真实情境和根源。

当下伴侣的行为和关系,对你的干扰将会变得十分有限。

2、哀悼童年的丧失,接纳愤怒与悲伤

随着你逐渐接触到一直想要极力回避的早年经历和感受,这显然会带来心理的巨大震荡。

你会看见并不完美给自己带来伤害的父母,去感受内在小孩的愤怒与悲伤;

你会看见依恋父母却处在伤害中的内在小孩,去感受内在小孩的无力与绝望;

你会看见并不如多数人那样正常美好的童年,甚至是伤痕累累……

哀悼童年的丧失,哀悼自己在伤害中失去的力量和完整,哀悼再也无法拥有完美的父母……

当你接纳内在小孩感到的所有愤怒,悲伤与无力,你会明白:

父母永远不会成为理想化的父母,童年永远不可重来,而拯救那个受伤小孩终成幻影永远留在了过去,不再需要被当下的你所拯救。

因为小孩长大了,有了自己的力量。

你可以开始放手,把那个受伤的小孩永远留在过去,然后以长大了的你开始往前走。

3、安抚内在的小孩,做自己理想化的父母

内在关系的模式可以被改变:安抚内在小孩,做自己理想化的父母,可以帮助你整合内心的冲突,成为完整有力量的自己。

当看见曾经被伤害却仍依赖着父母的自己,带着慈悲心去感受那个小孩,不施加评判。

看见内在小孩心碎背后,那些渴望被善待、被爱、渴望依恋的需求,在当下的情境中,去满足这些需求。

如果你渴望不再被伤害,你首先要做的是先停止对自己的伤害,好好保护自己,维护自身的利益;

如果你渴望被爱,你先要做的是好好关爱自己,照顾好自己的身体和心灵,尊重和重视自我感受;

一切内在小孩渴望理想化父母无条件的爱,你都可以尽情去满足自己。

真正的自我和解,不是改变关系中伴侣内在父母的意象,成为理想化父母。

不是改变现实中的父母,成为理想化父母,才得以实现。

而是自己成为理想化的父母,给与内在自我渴望的所有爱。

唯有如此,你内心的冲突得以整合——不再需要意识和潜意识南辕北辙的心理防御,不再需要向外求去拯救伴侣。

你真正实现了自我拯救。

4、着眼当下关系,建立新的关系模式

从童年创伤中疗愈自己,强迫性重复才有终结的可能。打破旧的关系模式,意味着新的关系模式可以被建立。

你或许会感到陌生,但摆脱伤害和痛苦的新尝试,显然是值得的。

当你看见自己陷入强迫性重复这一当下事实,不去对抗,仅仅去看见。

问问自己:

这次我是真的还想要退让底线,继续原谅了吗?

我是真心不想离开他吗?

我有能力改变他吗?或许我该改变的是自己,优先照顾的是自己?

这次,你不会期待伴侣会有不一样的发生或变化,你知道自己可以有不一样的选择。

选择之后,迎来的是新的关系模式——无论是继续还是离开,你都不再是困在命运囚笼里无力的自己,你开始构建健康幸福的亲密关系。

潜意识即命运,除非你看见它。打破强迫性重复,其意义无疑是非凡的——

你终于可以走出重复体验被伤害的循环,开始成为自身命运的掌控者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