害怕吵架,习惯回避冲突的人最后怎么样了?

Gracehug
2024-11-20
1775
24

很多人都跟我说过:

“生活中有一个冲突回避型伴侣太累了,比如你希望跟他解决问题,结果对方只想逃避;

“不管你说什么,他要么沉默不语,要么掉头就走,留下你一个人在原地生气、烦躁、痛苦不堪……

你搞不懂,恋人之间吵架不是很正常的吗?不也是一种沟通方式吗?为什么对方总是害怕吵架,总是回避冲突呢?”

其实,冲突回避型人格并不是本身就想逃避,而是他们曾经在关系中也是一个“受害者”!

今天我就站在心理学的角度上,跟大家一起探讨一下冲突回避型人格是怎么形成的?也会教你们如何去应对这种人格?

第一,回避冲突的本质是童年强迫性重复

从心理学上来讲,回避冲突的本质来源于幼年习得的“与父母冲突模式”的迁移。

比如在回避冲突者的亲子模式中,父母往往对他们有绝对的控制权。

父母叫他们按照自己的要求做事,不准发表不同意见,他们就必须照做;否则,可能受到父母的严厉训斥或暴力惩罚。

久而久之,他们就会形成这样的认识:表达不同意见、引起冲突是一件不被允许的事,它会带来灾难性后果。

举个例子:在你伴侣的原生家庭里面,有一对威权型父母,从小就教育他要做个好孩子,要乖巧,要懂事。

一旦犯了错,他就要接受来自父母的批评、指责、打压、惩罚;

父母说一就是一,他不能表达自己的观点,不能有自己的情绪,不能任性,不能哭闹,不能顶撞父母。

甚至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,有些家长还会因为孩子不按要求做事,提出不同意见,给孩子赋予非常糟糕的含义。

比如“你不够好,不听话,不是好孩子。”

“你不符合妈妈的要求,妈妈不爱你了。”

“你再这样,我就不要你了。”

“父母让你做什么,你就做什么,谁让你顶嘴了?不准顶嘴。”

在这种教育模式下,回避冲突者从小不敢违抗父母,觉得父母都是对的。长大后,不敢维护自己的边界,不敢质疑别人的观点。

因为在他们的潜意识中,他会认为:

  • “别人的想法可能比我的正确,因为我从小到大都被教育,很多自己的想法都是错的”;

  • “如果我不表现好一点,他可能就不要我了”;

  • “争吵只会让两人都受伤,相比对方离开我,我更愿意选择一个人承受这种不公平”;

    所以面对可能的冲突,他们的第一反应是选择妥协、回避以避免争吵。

    第二,怕冲突的根源是害怕失去!

    害怕冲突,往往并非是害怕冲突本身,而是害怕自己掌控不了情绪和局面,害怕因为自己的原因,让自己和身边的人受伤。

    比如很多「冲突回避者」往往是低自尊人格,渴望得到身边人的理解、支持和认同,认为发生了冲突,那一定是因为“自己不够好,自己有错”。

    其次他们对于冲突也有不合理的信念:

    认为愤怒的情绪是有杀伤力和毁灭性的。

    认为关系里出现了愤怒和冲突就意味着关系要终结了,意味着对方不喜欢自己了。

    而失去情感的支持,会让他们感到脆弱和无助,因此他们宁愿回避冲突,以维护现有的情感联系。

    就像一位网友说的:我是一个非常资深的冲突回避者,不仅生活中很少与人发生冲突,就连在心理咨询室也无法直接表达自己的意见。

    有时候我们表面上很礼貌,但内心已经开始吐槽;

    有时候我们看上去很友好,但内心已经开始远离;

    周围人经常评价我们“得体、好相处”,但真正被我们当成朋友的没几个。

    其实这么做并不是我们人品不好,故意口是心非、表里不一。

    而是因为我们实在太敏感了,非常非常害怕冲突会伤害自己,伤害到对方,伤害到这段关系,为了照顾对方的感受、维护这段关系,我们本能地选择退缩,回避冲突。

    那么遇到这种害怕吵架,习惯回避冲突的伴侣,我们到底该怎么办?

    我给大家分享了四个步骤,大家按照我接下来说的一二三四点去做就行了。

    首先,给彼此适当的时间和空间,平复情绪。

    在争吵或者情绪上来时,即使尝试沟通,也很容易被情绪牵着走,这种情况下可能会说出一些伤害对方的话,反而不利于感情的维系。

    所以在沟通时,平复情绪很重要。

    比如你可以说:“现在我们两个人情绪都不太好,我怕说出一些不好听的话引起不必要的误会,要不我们先各自冷静20分钟,想一下我们各自在意的是什么,等情绪稳定下来了,再好好沟通。你看行吗?”

    这样说,可以减轻对方的心理压力,让他慢慢不再抗拒你,也给自己一个梳理问题的时间,让后续的沟通更有效。

    其次,正面沟通,表达你的情绪和感受。

    「回避冲突者」之所以不敢说出自己的想法,是因为在他们的潜意识里,表达意见是不被允许的事情。

    比如一个害怕冲突的人,会把“表达与他人不一致的意见”和“自己将会受到的惩罚及恐惧”联系起来,把“他人的不满”和“自己不够好”联系起来,导致他不敢表达自己的意见,习惯压抑自己。

    所以,在和他们沟通时,我们要学会将“情绪”和“事实”分开,不要含沙射影地携带“我对你错”的冲突信号。

    这样才能削弱对方在“表达观点时被攻击”的恐惧感,保有一份信任给彼此。

    比如你可以拉着对方坐下来,好好谈谈自己的想法:

    ①说明你的沟通意图:“我并不是真的想和你吵架,我只是希望能跟你好好聊一聊,因为我们之间出现了一些小问题,我希望能和你一起去解决。”

    ②给出承诺和保证,让他安心:“你放心,我真的不会指责你,我们只就事论事。”

    ③表达你的感受,给选择:“你这种沉默的态度,真的让我很伤心,所以我真的希望你能够站在我的角度想想。如果你愿意说,我非常愿意当一个知心的听众。但如果你还是这样逃避,不愿面对,那我可能就要好好考虑我们的关系了!”

    需要注意的是,交流的时候尽量保持心平气和,以解决问题、化解误会为目的,也就是对事不对人。

    第三,等对方想跟你谈的时候,再接着谈。

    心理学上有个概念叫“洞穴效应”。

    意思就是说男人在发生矛盾,遇到麻烦的时候,往往喜欢躲进自己的洞穴里。不跟爱人分享,不跟孩子分享,只想独自消化这些难题,直到情绪恢复。

    所以,面对回避冲突型男人,你可以给对方一个缓冲和冷静的时间。

    等到他想跟你聊的时候,再接着聊。

    给大家两个小建议:

    ①就事论事,不要翻旧账,更不要上升到人身攻击。

    ②先解决每一个小问题,再去关注你们之间的大问题。

    最后,给予对方正向的情感反馈。

    有人说过一句话,亲密关系里,两个人投入的情感和情绪,就像是一个账户。

    你每次投入正面反馈,就是往里面存钱,而每当你进行了负面反馈,或者给出负面情绪,就等于往外面拿钱。

    当有一天,拿出去的钱远远多过投入进去的钱,这段感情基本就走到了尽头。

    这也告诉我们:一段好的亲密关系,一定离不开正向的情感反馈。

    在改变的同时,如果彼此都能给对方提供正向的情感支持,那么双方就会觉得自己的改变是值得的。

    同理,当伴侣想要逃避的时候,我们也要鼓励他,帮他找到其他的表达方式,比如写信,发送电子邮件、语音文字等等。

    当对方做出一些努力的时候,积极的表扬他,认可他的努力,让他更有信心和动力去突破自己、改变自己。